close
曾經聽過有人將中國料理、法國料理及土耳其料理列作世界三大料理。理由是,這三個國家都是物產豐碩,能自給自足。(中國和法國我能了解,但土耳其我就要小研究一下了...)
這時候好像西瓜偎大邊一樣,硬是要把自己劃作「中國族群」裡,享受這無上的殊榮,並驕傲地炫燿著中國餐廳不管再怎麼不道地,走到哪個國家好像都有十足的人氣,那些外國人總是以掀開金字塔神秘面紗一樣地品茗中國料理的美味哲學。
相反的,老爸總是愛批評日本人不懂得吃,因為所有的食物到他們手裡一律都被作成冷盤沙西米,那些冰冰冷冷的生食一下肚,岀於新奇,只能偶爾滿足我們這些不常吃日本料理的饕客的口欲,要是把吃生魚片的頻率搞得跟吃台灣的「快炒時菜」一樣,光是用想像的就不禁手腳發冷了起來,尤其在這種最高氣溫都沒有十度的寒冬裡,黑鮪魚再怎麼甜美新鮮,都讓我敬謝不敏。
推算到中國唐代開始,中國的文化勢力遠播到東洋,在日本的食衣住行育樂裡樣樣可見中國的影子,日本人也承認有許多文化是承襲中國,但套一句以前國小老師常訓導的話「連抄襲都會抄錯!」,是我來日本後很深刻的感受。
「餃子」(唸作 gyouza)從字面上看來是"水餃",但其實實體是"煎餃",是日本人的最愛,由於在餐廳出現地太頻繁,一時搞不清楚到底它是中國料理還是日本料理,就好像你永遠無法澄清泡菜的身分是來自日本還是韓國。
不管是水餃或是煎餃,中國人或台灣人(不好意思...在這又搞了一下小分裂)都是拿來作正餐吃,但在日本卻是把它當作菜來享用,所以不會像我們一吃就吃個十來個。
拉麵店、居酒屋的菜單裡一定有「餃子」這道"菜",也許是畢竟摻雜著"來自中國"的物以稀為貴的錯誤訊息,一盤一兩百塊日幣的「餃子」最多來個四個到六個,難怪他們在把塞牙縫的「餃子」吃完還吃飯、吃拉麵,這跟傍晚下班到家鄰近的"八方雲集"買完一盒煎餃後又跑去買一盒炒飯沒兩樣,怪哉!
可笑的是,日本人還反過來說我們很奇怪,竟然一餐就盡吃水餃不吃別的。
這喧賓奪主的怪批評,只能怪當初抄襲的人沒做好功課。
同樣的,通常肉包子是拿來當早餐享用,但這美食傳到了日本又變成像吃豬血糕或蚵仔煎等小吃或點心一樣在很奇怪的時間吃,吃完了又要配飯等等主食。
原本我不知有這樣的差異,有天早上起個特早起來蒸肉包,結果把利クン叫起來吃早餐時,他瞪著肉包困惑了很久,最後搖頭跟我說,肉包早上吃很怪他吃不下,並建議我當天晚上再拿出來熱給他吃。
聽完那句話,我的眼睛瞪的比他更大了,頓時瞌睡蟲被那很難接受的歪理轟炸地全部潰散。
剛提到吃東西配飯的理論,也許我這個不愛吃飯的人沒有資格批評愛吃飯的族群,不過對於上牛排館吃牛排配飯、吃拉麵配飯、吃很有格調的西餐配飯的日本人,我除了想重新研究一下國際禮儀"吃"的這一章節外,真的無法說服我自己愛上那樣變調的搭配。
另外要說的是啤酒。
講到這裡我發現已經寫了一篇盡是批評的文章.......
日本人愛喝啤酒,看電影喝;坐飛機喝;烤肉時喝;宴會時喝;看煙火喝;吃任何東西都要配啤酒。
不知是我的味蕾跟別人長的不一樣,還是他們真的喝地太過火。
我曾經試著融入他們,吃東西配啤酒,但pizza配啤酒、水餃配啤酒、沙西米配啤酒....我怎麼吃怎麼像吃燒餅油條配starbucks咖啡、吃義大利麵配鮮奶、還是吃西班牙海鮮飯配豆漿一樣.....啊~~~~~~真是個噁心到天邊了!
雖然可以喝點小酒,但坦白說酒類多少有酒精味,我總把它跟"工業酒精"畫上等號,並懷疑人為什麼人要喝在實驗室裡才有的東西,然後還能說它"好喝"?!
但日本人好像從20歲以後就可以正大光明喝酒,那些迫不及待要長大的小毛頭兒們一逮到機會就喝啤酒。
不禁感嘆是否我太晚"登大人",到踏進社會才開始跟同事喝酒、跟客戶喝酒。
日本人朋友之間的聚會不僅男生朋友們會喝,連姊妹淘聚會也是先來個一杯生啤酒才能破冰(break the ice...意指暖場)。
難怪每次我跟姊妹淘聚會回到家,說一滴酒都沒沾卻完全得不到利クン的信賴,害我差點都想買酒測器來證明我的清白了。
說了那麼多,只是想突顯身為中國人懂美食的驕傲(又開始偎大邊),但也不妨把日本人吃的方式當作是另一種特殊的文化,即使我是那麼的百思不解......
這時候好像西瓜偎大邊一樣,硬是要把自己劃作「中國族群」裡,享受這無上的殊榮,並驕傲地炫燿著中國餐廳不管再怎麼不道地,走到哪個國家好像都有十足的人氣,那些外國人總是以掀開金字塔神秘面紗一樣地品茗中國料理的美味哲學。
相反的,老爸總是愛批評日本人不懂得吃,因為所有的食物到他們手裡一律都被作成冷盤沙西米,那些冰冰冷冷的生食一下肚,岀於新奇,只能偶爾滿足我們這些不常吃日本料理的饕客的口欲,要是把吃生魚片的頻率搞得跟吃台灣的「快炒時菜」一樣,光是用想像的就不禁手腳發冷了起來,尤其在這種最高氣溫都沒有十度的寒冬裡,黑鮪魚再怎麼甜美新鮮,都讓我敬謝不敏。
推算到中國唐代開始,中國的文化勢力遠播到東洋,在日本的食衣住行育樂裡樣樣可見中國的影子,日本人也承認有許多文化是承襲中國,但套一句以前國小老師常訓導的話「連抄襲都會抄錯!」,是我來日本後很深刻的感受。
「餃子」(唸作 gyouza)從字面上看來是"水餃",但其實實體是"煎餃",是日本人的最愛,由於在餐廳出現地太頻繁,一時搞不清楚到底它是中國料理還是日本料理,就好像你永遠無法澄清泡菜的身分是來自日本還是韓國。
不管是水餃或是煎餃,中國人或台灣人(不好意思...在這又搞了一下小分裂)都是拿來作正餐吃,但在日本卻是把它當作菜來享用,所以不會像我們一吃就吃個十來個。
拉麵店、居酒屋的菜單裡一定有「餃子」這道"菜",也許是畢竟摻雜著"來自中國"的物以稀為貴的錯誤訊息,一盤一兩百塊日幣的「餃子」最多來個四個到六個,難怪他們在把塞牙縫的「餃子」吃完還吃飯、吃拉麵,這跟傍晚下班到家鄰近的"八方雲集"買完一盒煎餃後又跑去買一盒炒飯沒兩樣,怪哉!
可笑的是,日本人還反過來說我們很奇怪,竟然一餐就盡吃水餃不吃別的。
這喧賓奪主的怪批評,只能怪當初抄襲的人沒做好功課。
同樣的,通常肉包子是拿來當早餐享用,但這美食傳到了日本又變成像吃豬血糕或蚵仔煎等小吃或點心一樣在很奇怪的時間吃,吃完了又要配飯等等主食。
原本我不知有這樣的差異,有天早上起個特早起來蒸肉包,結果把利クン叫起來吃早餐時,他瞪著肉包困惑了很久,最後搖頭跟我說,肉包早上吃很怪他吃不下,並建議我當天晚上再拿出來熱給他吃。
聽完那句話,我的眼睛瞪的比他更大了,頓時瞌睡蟲被那很難接受的歪理轟炸地全部潰散。
剛提到吃東西配飯的理論,也許我這個不愛吃飯的人沒有資格批評愛吃飯的族群,不過對於上牛排館吃牛排配飯、吃拉麵配飯、吃很有格調的西餐配飯的日本人,我除了想重新研究一下國際禮儀"吃"的這一章節外,真的無法說服我自己愛上那樣變調的搭配。
另外要說的是啤酒。
講到這裡我發現已經寫了一篇盡是批評的文章.......
日本人愛喝啤酒,看電影喝;坐飛機喝;烤肉時喝;宴會時喝;看煙火喝;吃任何東西都要配啤酒。
不知是我的味蕾跟別人長的不一樣,還是他們真的喝地太過火。
我曾經試著融入他們,吃東西配啤酒,但pizza配啤酒、水餃配啤酒、沙西米配啤酒....我怎麼吃怎麼像吃燒餅油條配starbucks咖啡、吃義大利麵配鮮奶、還是吃西班牙海鮮飯配豆漿一樣.....啊~~~~~~真是個噁心到天邊了!
雖然可以喝點小酒,但坦白說酒類多少有酒精味,我總把它跟"工業酒精"畫上等號,並懷疑人為什麼人要喝在實驗室裡才有的東西,然後還能說它"好喝"?!
但日本人好像從20歲以後就可以正大光明喝酒,那些迫不及待要長大的小毛頭兒們一逮到機會就喝啤酒。
不禁感嘆是否我太晚"登大人",到踏進社會才開始跟同事喝酒、跟客戶喝酒。
日本人朋友之間的聚會不僅男生朋友們會喝,連姊妹淘聚會也是先來個一杯生啤酒才能破冰(break the ice...意指暖場)。
難怪每次我跟姊妹淘聚會回到家,說一滴酒都沒沾卻完全得不到利クン的信賴,害我差點都想買酒測器來證明我的清白了。
說了那麼多,只是想突顯身為中國人懂美食的驕傲(又開始偎大邊),但也不妨把日本人吃的方式當作是另一種特殊的文化,即使我是那麼的百思不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